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兴趣狭隘和行为重复刻板。自闭症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
目前主要依靠康复训练来治疗,最近我们发现:使用营养肠道微生态手段来调整患者的免疫和营养状态,也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是,最好在早期就开始干预,超过4岁,则疗效下降。
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是提高自闭症患儿预后的关键。
那么,自闭症最早可以在什么年龄诊断呢?这是有严格的执行标准的,我下面详细说说: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的《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试行)》,自闭症可以分为初筛、复筛和诊断三个阶段进行检测和评估。
初筛是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0~6岁儿童健康管理项目,
通过应用“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表”等方法,
为0~6岁儿童提供11次心理行为发育初筛服务。
初筛时间分别在3、6、8、12、18、24、30、36月龄以及4、5、6岁时进行。
初筛异常的儿童,应及时转诊至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接受复筛。
复筛是指县级妇幼保健机构通过病史询问、孤独症筛查量表等开展复筛。复筛工具包括“修订版孤独症筛查量表(M-CHAT)”、“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以及“0岁~6岁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简称“儿心量表-II”)等发育量表。复筛异常的儿童,应及时转诊至市级以上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接受诊断。
诊断是指市级以上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通过临床观察、专业评估工具等进行诊断。
诊断工具包括“自闭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自闭症诊断访谈量表(ADI-R)”等。诊断结果应按《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或《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进行分类,并填写《0~6岁儿童孤独症诊断记录表》。
因此自闭症最早可以在3个月龄时进行初筛,18个月龄时进行复筛,24个月龄时进行诊断。
当然,这些年龄只是参考值,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自闭症患儿都能在这些年龄段被确诊。有些患儿可能因为症状不典型或不明显,或者因为家长或医生的忽视或误判,而延误了诊断和干预的最佳时机。
因此,家长和医生都应该提高对自闭症的认知和警惕,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那么,在发现前,自闭症患儿与其他正常孩子有什么区别呢?一般来说,自闭症患儿在以下几个方面与正常孩子有明显的差异:
1、社交沟通方面。自闭症患儿往往缺乏对人的兴趣和情感,不主动与人交流,不会用眼神、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传递信息,也不会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情绪。他们的语言发育通常迟缓或异常,有的不会说话,有的只会重复他人的话或自己的话,有的只会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有的不会用“我”或“你”来指代自己或他人。他们也不会参与到其他孩子的游戏中,不会分享玩具或快乐,不会模仿他人的行为或表情。
2、兴趣和行为方面。自闭症患儿往往对某些事物或活动有强烈的偏好或反感,不愿意尝试新鲜的事物,也不喜欢改变原有的习惯或规则。他们常常重复一些没有意义的动作或声音,如摇头、拍手、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等。他们也可能对一些无生命的物体或小动物有特殊的依恋,如杯子等。他们还可能表现出一些自伤或攻击性的行为,如用头撞墙、咬自己或他人等。
3、感觉和认知方面。自闭症患儿往往对外界刺激有异常的反应,有的对某些声音、光线、气味等过度敏感,有的对某些疼痛、温度等缺乏感觉。他们也可能对某些颜色、形状、图案等有特殊的兴趣,喜欢盯着它们看个不停。他们的认知能力通常低于正常水平,有些甚至达不到智力障碍的标准。他们也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会玩一些富有想象力的游戏,如假装游戏等。
以上就是自闭症患儿与正常孩子在发现前的一些典型的区别,记住!自闭症不是心理疾病、也不是性格问题、也不是父母性格导致的,当我们发现孩子有“异常”一定要做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并寻求专业的干预服务。
自闭症是一种终身性的障碍,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希望。
只要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干预,许多自闭症患儿都能够获得显著的进步,比如营养肠道微生态手段,通过肠道菌群干预和服用特定菌株也能很好大概改善甚至治疗效果。
最后再啰嗦几句,当发现孩子“异常孤僻”,宁愿父母敏感点送去检查,也不要得过且过。
浏览官网肯定赠送七大超级赠品和赠送价值¥2万元的珍贵课程98套。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网:www.xlzxkf.com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xlsd.com/10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