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存在于人格扭曲
患者往往只在乎看得到症状,却不曾注意到人格的病态。症状与人格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树根与枝叶的关系一样,如果不深入地剖析症状,不顺藤摸瓜发现人格病态之所在,只是期盼症状的消除只会让问题更加复杂难治。
其实,症状的存在反倒是好事,如果连症状都潜伏起来,那么骨子里的“细菌”会越加的泛滥,却又不自知,结果一步一步陷入深渊而无法自拔。症状仅仅是表象,如果仅仅从症状角度进行治疗只会陷入死胡同。因为患者的症状往往并不固定,会出现一个症状取代上一个症状的情况;有时症状无论如何都无法消除,并且越努力消除症状,反倒会加重病情;最后就算外显症状会消失,它依然会以其它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治疗的重点在于病因的探索,而非表层的症状。
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一些当初的患者陆续又回到咨询室寻求我的帮助。他们当初求治的症状虽然缓解了,但他人格的扭曲并没有得以改善,所以后续又产生了新的症状。如果不从人格入手,那么他也终将无法得到真正的治愈。
下面,来看一位相隔七年再相见的患者的治疗经过:
七年前我们刚认识的时候,他存在诸多社恐典型的症状,比如,见人紧张,和异性在一起放不开,别人说一些他不愿意听的话也不敢反驳,总是一副老好人的样子。并且因为即将大学毕业,也因此非常担心自己这副样子找不到工作,无法适应社会。我们就是在此种情况下开始了治疗。
当然,这一切和他家庭有很大的关系,在农村长大的他本来无忧无虑,但后来母亲改嫁,而继父不允许他再和以前村子的人来往,并且也舍不得给他花钱,因此每次交学费他都感觉自己好像要饭的一样卑微。不仅如此,在学校他还被人打过,在老师那里也不被重视,因此他越来越自卑,慢慢封闭了自己,和别人交往也找不回之前的快乐。到了大学问题反倒更加严重,因为他脸上开始起痘痘,整个人更加紧张,担心别人看不起,最后课都不敢去上了,朋友也越来越少。但眼看要毕业了,不能再这样混下去了,他必须要面对自己的问题了。
在治疗的初期,我们尝试了各种针对症状的治疗,比如,用认知疗法调整负面及自我否定的想法;用行为暴露疗法在紧张的情景中脱敏;用森田疗法“接纳”紧张和焦虑的体验……
这一切的努力似乎有效果,但似乎又没有效果——治询后他的情况好了一些,但隔了一段时间又是老样子,疗效并不巩固。而他面临着毕业找工作,所以我们的治疗也不规律,最后他彻底离开南京了,我们的治疗也终止了。
时隔七年之后我们又相见了,因为他的问题又有了诸多戏剧性的变化,因此他又预约了一次治疗,我才对他后来的生活和治疗轨迹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也让我有了更进一步了解他的机会,也发现当年的治疗的错误是一直被他牵着鼻子走,被表象所迷惑……
结束治疗之后他的症状依然没有减轻,因此在他工作的地方又找了一位价格昂贵的治疗师,虽然他给予了厚望,但结果依然没有达到他的期待。后来又因为工作总是要出差,所以治疗了一段时间后他也放弃了。
但这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人际的问题,胆小的问题,畏畏缩缩的问题,自卑自闭的问题依然存在,但他只能带着症状去生活。但有两件事情对他找回“自信”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工作上,他开始是学徒,经常被师父骂,但终于媳妇熬成婆,最后他成了师傅。在工作中他不再是那副畏畏缩缩的样子了,反倒变得趾高气扬,工作圈子里每个人都必须尊重他,每个人都必须给他面子,他的脾气变得很大,领导都要让他三分;第二件事情是,因为和异性交往的恐惧,所以他没有自由恋爱,而是在老家相亲认识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开始他依然非常紧张,但这个女孩喜欢他,对方对他的接纳,慢慢消除了他的恐惧,而后来女孩嫁给了他,在这件事情上的成功也帮助他消除了和异性交往的恐惧。
因此,他痊愈了,他终于达到了当初我们刚认识时候的治疗目标,他终于找回了自信,周围的人也非常尊重他,就连当初不待见他的继父现在对他也很重视,因为他工作收入高,还在老家给父母买了新房子。而妻子也非常好,在家里带孩子,一切都很完美了。
按道理,故事应该结束了,白雪公主与白马王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风雨之后终于见了彩虹。
但不要忘记心理学家霍妮说过的话——“人格性神经症乃是潜伏的慢性过程的结果,通常形成于童年时代,并且或多或少,或强或弱地影响到人格的各个部分。表面上看,性格神经症也可以由实际的情景冲突所导致,但仔细收集病史却表明,种种病态的性格特点,早在任何困难情景产生之前就已经出现了,而眼前的暂时的困境,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那些先前存在的人格障碍导致的。形象地说:我们可以说神经症症状并不是火山本身,而仅仅是火山的爆发。而导致疾病发生的冲突正如火山一样,乃是深藏在个人内心深处而不为人所知的部分。所以,治疗的重点不在于症状,而在于性格紊乱本身,因为人格的变态是神经症中持续存在,反复发生的现象,而临床意义上的症状却可能不断地变换。”
他人格的病态并没有真正消除,他只是用成功维系了自负;用荣誉加强了自尊;用别人的尊重掩盖了自卑,他依然没有真正地接纳他自己。因此,这会导致两种危机的存在,第一,当成功无法维系的时候,他就会落入到之前的自卑漩涡;第二,用成功和荣誉找到的“自信”就好像吸毒一般,永不满足,需要持续地、不断地、大剂量的成就才能继续维系这个泡沫。就好像泡沫经济一样,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并且迟早有一天会破灭。
在消除症状之后,他不出所料地尝试了更多、更大的成功计划——他开始炒股,但因为家人的反对放弃了;他之后研发软件,但因为不是业内人士,因此也赔的一塌糊涂;他又想辞职开店,目前也正在筹划当中……不仅如此,在情感方面也出现了问题,因为他遇到了一个更漂亮的美女,因此他竟然也有了离婚的想法,只是苦于找不到一个合适离婚的理由……
当问到他为何要如此折腾的时候,他谈到他心里想要的是更大的成功、更多的尊重、富甲一方……
到这里,似乎是一个典型的成功学上的案例——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些伟大的人似乎正是从这些异想天开开始的,比如,马云、乔布斯、盖茨,他们不都是从如此的幻想开始,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而如果我让他放弃,似乎是要扼杀了一个天才似的。
但事情远没有表面看起来如此简单,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其实,因为工作表现突出,他也被调入总部工作,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发展方向,而且收入也有了大幅的提高。但他只干了半年就放弃了,因为他无法很好地协调好和领导及下属的关系,因此他又旧病复发,在工作中又变得紧张兮兮,畏畏缩缩,他最后只好又逃回到之前的技术岗位,回到了那个给了他“自信”的环境中去。当然,我们也可以说他的选择是明智的,毕竟人贵有自知之明,选择适合自己的很重要。但深入分析的话,会发现他是一个无法承受失败的人,他一直都在逃避失败。正如,他这几年一直试图创业,但最后都是虎头蛇尾的放弃也可以印证这一点。
就算他获得更多的成功,带来只是更大的自我膨胀,而非真正的自信。越加沉浸在成功幻想之中,也会带了一个副作用——对失败更加恐惧。而这一切都提示着一点:他已经沉浸在了对荣誉的追求之中,而迷失了自我。
所以,我建议他放弃,放弃这一切计划,毕竟如果继续折腾下去,很可能就会失去他拥有的一切,失去他原本幸福的生活。但我知道,如此的苦口婆心也许是徒劳的,毕竟他就好像赌徒一般,如果不遭遇重大的失败,他是不会反省与悔过的。正如,一位女性患者告诉我,虽然她知道自己不应该按照一个完美女人的要求来苛责自己,但因为过去的成功,因为过去在每个人生阶段她都是最优秀的,成功给了她光环,给了她价值,给了她荣誉,给了她极大的满足。因此,她宁愿逼迫,也不愿放弃。毕竟,放弃了,就意味着“女神已死”。
如果一种神经症倾向获得了满足或者有希望得到满足,那么这种倾向将会越加难以治疗。比如,需要被爱拯救的人,如果有一个人可以去依赖;一个想要成功,地位,被别人仰视需要的人,如果获得了地位和尊重;如果一个试图把自己变得完美无缺的人,他可以维系表面的完美……那么他就绝不会意识到这其实是一种病,除非这些支撑被现实打破。就好像一位患者的爸爸给他留了一千万,他可以不工作,可以过着随心所欲的生活,还有一个丫鬟似的女友,因此他不必面对现实中的不足与失败,他可以活在用金钱堆砌的城堡里面。除非他的钱没了,不然他无法被治愈。
因为时间有限,当我们要结束治疗的时候,我送给了他一本我做过笔记的《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并折叠上了我希望他重点看的章节:
“对权力、声望和财富的追求”
统治和支配他人的愿望,赢得声望和愿望,获得财富的愿望,其本身显然并不是病态的倾向,正象希望获得爱的愿望本身并不是病态的愿望一样。但当对权力、名望和财富的病态追求不仅被用来作为对抗焦虑的保护措施,以对抗自觉无足轻重或被他人看得无足轻重的危险的时候,那么对权利和荣誉的追求就成了一种逃避焦虑的手段。而且神经症患者形成了一种顽固的、非理性的权力理想,这种理想使他相信:他应该能够驾驭一切,无论是多么困难的处境,他都应该立刻就能对付它。这种理想渐渐与骄傲感联系起来,其结果,神经症患者不仅视软弱无能为一种危险,而且视为一种耻辱。他把人分为“强者”与“弱者”,崇拜强者而蔑视弱者。
因此病人有一种迫切需要吸引他人注意,受到他人尊敬和崇拜的愿望。他会产生以美貌、以聪明才智、以某种出色的成就来打动他人的幻想;他会毫不节制,挥金如土;他会不惜一切地学会谈论最近流行的新书和最新上演的戏剧,会竭力认识一切显要人物。他的全部自尊心都建立在他人对自己的崇拜上,而如果得不到崇拜他就会一蹶不振。由于他极其敏感,由于他老是感到屈辱,人生对于他遂成为一种永恒的苦役,不管他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他都会以一种与痛苦成比例的愤怒来对此作出反应。正因为如此,所以他这种态度总是不断地产生新的敌意和新的焦虑。
严格地说,对权力的正常追求来源于力量,而对权力的病态追求则来源于虚弱。
浏览官网肯定赠送七大超级赠品和赠送价值¥2万元的珍贵课程98套。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网:www.xlzxkf.com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xlsd.com/3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