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对一个人有多重要?研究发现,从小和母亲的关系,母亲对待孩子的说话和行为模式,都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和心理健康。如果一个人缺失安全感,长大后在婚姻家庭、职场等方面,可能会出现适应不良,或者异常行为。
看了央视多年前的一次心理访谈节目,节目讲了一个叫启妍的女嘉宾,结婚6年了,夫妻恩爱和睦,但是有一件奇怪的事困扰着他们,就是启妍一直管她的丈夫叫妈妈,还得让丈夫答应,答应之后再抱抱她,丈夫虽然不愿意,但是为了安慰妻子,还是答应了。
启妍说当她叫丈夫妈妈,丈夫也答应了,还会抱抱她的时候,她会觉得心里很安静,很幸福。
可是丈夫毕竟是丈夫,还是个男人,启妍管丈夫叫妈妈,丈夫的身份就成了妈妈,成了一名女性的身份,启妍的丈夫就消失了。而丈夫答应启妍叫他妈妈,妻子就成了女儿,妻子不见了。
称呼带来了角色和性别的错位,两个人也觉得长此以往,会影响夫妻关系,可是如果不让她叫丈夫妈妈,她又控制不住。
为了帮助这对夫妻,主持人和心理专家杨凤池教授了解启妍的家庭情况,启妍并不是没有妈妈,她有妈妈,但是从小她妈妈对她很严厉,她很怕妈妈,妈妈也很少抱过她。而且她妈妈对她讲过,她妈妈当初怀她的时候,本来不准备要,结果去医院做流产,遇到了一个男医生,妈妈难为情,就没做手术,后来各种原因,没有做成流产,才留下了启妍。
这种经历,让她觉得自己很多余。
杨凤池教授也分析,因为启妍小时候缺乏来自妈妈的关爱,导致她需要从别的地方来弥补缺失的母爱。
可是,为什么她没有把对母爱的期待寄托在年长的女性身上,而是把丈夫这样一个男性叫妈妈呢?
教授问启妍小时候谁抱过她,她想起有两个大哥哥很喜欢她,在她小时候经常把她驮在脖子上出去玩,让她觉得很幸福。她的爸爸也对她很好,经常给她买好吃的,做好吃的。
因为从小能给她关心、爱、照顾和安全感的是男性,她就把男性当成了母爱的来源,把对母亲的情感转移到男性身上,结婚前把爸爸当妈妈,结婚后,因为和丈夫相处的时间长,丈夫包容她爱她,她就把丈夫当成了妈妈,她叫丈夫妈妈,丈夫答应的时候,好才会觉得自己是有妈妈爱的人,她的精神世界才能稳定和平静的状态,如果丈夫不让她叫,可能就难以保持稳定的情绪和生活。
可是毕竟丈夫不是妈妈,夫妻也不是母女,丈夫表示自己心里一直不舒服,启妍也感觉到一直叫丈夫妈妈弱化了夫妻关系。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杨教授指出,启妍从妈妈身上感受不到母爱,觉得母亲不爱自己,自己是个多余的孩子,这个心结需要打开。
现场连线了启妍的妈妈,教授问她妈妈,是不是给孩子讲过,当年没想要她,她妈妈说是,就是因为碰上了个男医生,要是女医生的话就做了。
启妍听到妈妈说话就流下了眼泪,后来杨教授引导她妈妈,说你现在是不是庆幸当初遇到的是男医生,才保下这个好女儿。她妈妈说是,教授又引导,你把这个大声跟女儿说一遍。
好妈妈说:幸亏当时碰到的是个男医生……你是妈妈的骄傲。
启妍捂着脸失声痛哭。
杨教授说,你看,其实你妈妈很爱你,她现在一直庆幸当初碰到了男医生,要不然就错过你这个好女儿,你妈妈不是不爱你,她只是不善表达。
妈妈继续说,我不该说那些话,如果我不说,她就不会有那种想法。
后来,这个女嘉宾再也不叫丈夫妈妈了,让她叫她也叫不出来,因为她找到了真正的妈妈,不需要再把丈夫当作妈妈。
用了这么多篇幅叙述这个故事,是想交待其中的细节。
这次心理访谈中女嘉宾的异常行为,根源就在于妈妈不注意对孩子爱的表达,在孩子小的时候很少抱她,使孩子感受不到母爱。而且告诉孩子原本不想要她,是因为去流产遇到了男医生才留下她,使女儿感觉妈妈不需要自己,自己是个多余的存在,所以从小就缺乏安全感,怕被妈妈抛弃。
婴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
在孩子还是小婴儿的时候,妈妈应该多抚摸和拥抱孩子,给孩子唱儿歌,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都会让小婴儿得到满足,从而建立安全感。
多项研究都表明,小婴儿时期,妈妈和婴儿的肌肤相亲非常重要。小时候缺乏肌肤相触,甚至会引起一种叫“皮肤饥渴症”的心理问题,精神状态和行为出现异常。
孩子越小,越需要父母多关注,多和孩子交流,虽然孩子不会说话,但眼神的交流,和孩子说话,抚摸孩子,都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让孩子的情感被抚慰。
想让孩子幸福,小时候就一定要多抱抱他(她)。
浏览官网肯定赠送七大超级赠品和赠送价值¥2万元的珍贵课程98套。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网:www.xlzxkf.com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xlsd.com/6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