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新书|《咨询心理学》:心理咨询真的有效吗?

好书·新书|《咨询心理学》:心理咨询真的有效吗?

《咨询心理学

樊富珉 主编

朱旭 何瑾 副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心理咨询,对于当下的我们来说,已经不陌生。

它为我们的心理健康,提供了很多帮助,但也有人提出质疑。

心理咨询真的有效吗?

心理咨询到底是什么?

咨询心理学是一个年轻的现代心理学的分支,运用心理学知识理解和促进个体或群体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咨询心理学关注个体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以增进其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1951年,美国心理学会(APA)设立咨询心理学分会,标志着咨询心理学成为心理学重要分支学科。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心理咨询的探索和实践。

《咨询心理学》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退休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临床与咨询心理学院院长樊富珉主编,汇聚了国内外咨询心理学研究成果。既反映了国际咨询心理学现状,又体现了国内咨询心理学进展。是我国咨询心理学发展的一大成果。

本书是“当代中国心理科学文库”的最新著作,是了解咨询心理学的入门图书!

内容简介

国内咨询心理学领域著名学者江光荣钱铭怡、伍新春倾情推荐!

全书分为四编:第一编为咨询心理学的基础,介绍咨询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与问题,其中心理咨询领域有关共同要素的研究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心理咨询产生疗效的机制;第二编为咨询心理学的理论,除了传统理论,还包括现在国内很受欢迎的后现代及积极心理取向的咨询理论和流派;第三编为咨询心理学的方法,包括个体心理咨询、家庭治疗、团体心理咨询、生涯咨询、危机心理干预、网络心理咨询等各种心理咨询的形式;第四编为心理咨询师的养成与伦理,重点是学历教育,以及咨询伦理议题的讨论。

主编介绍

好书·新书|《咨询心理学》:心理咨询真的有效吗?

樊富珉,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方向博士生导师、退休教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临床与咨询心理学院院长。日本筑波大学心理学系访问学者。曾任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团体辅导与咨询、职业生涯辅导、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危机心理干预、咨询师养成等。中国心理学会认定心理学家、注册督导师(D-06-010)。出版《团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学》《大学生心理健康十六讲》等4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心理咨询相关论文100多篇。

副主编介绍

好书·新书|《咨询心理学》:心理咨询真的有效吗?

朱旭,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美国马里兰大学访问学者。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长,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委员,注册心理督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专委会委员;湖北省心理学会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咨询的过程与效果研究,在《心理学报》等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相关成果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好书·新书|《咨询心理学》:心理咨询真的有效吗?

何瑾,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专职心理咨询师,副教授;清华大学临床心理学方向博士。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D-21-153),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积极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专家库专家(2014—2019)。主要研究方向为团体辅导、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合著有《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咨询的理论、技术与设计》《辅导员团体辅导工作技能》等。

目录

向上滑动阅览

编者序

第一编 咨询心理学的基础

1 心理咨询概述

1.1 社会发展与心理咨询

1.2 咨询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的区别

1.3 心理咨询的要素与形式

2 心理健康的标准

2.1 不同视角下的心理健康定义

2.2 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

2.3 增进心理健康的不同模式

3 来访者问题的评估与分析

3.1 来访者问题的心理评估

3.2 不同发展阶段的成长议题和危机

3.3 常见心理问题的分类

4 影响心理咨询的共同要素

4.1 影响咨询有效的因素

4.2 咨询关系与工作同盟

4.3 跨流派咨询模型

第二编 咨询心理学的理论

5 心理分析取向的咨询理论

5.1 经典心理分析的咨询理论

5.2 个体心理学理论

5.3 新心理分析理论

5.4 心理分析取向咨询的最新研究进展

6 行为治疗取向的咨询理论

6.1 行为治疗的发展与现状

6.2 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

6.3 行为治疗的目标与过程

6.4 行为治疗的常用技术与方法

6.5 行为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7 以人为中心的咨询理论

7.1 以人为中心咨询的历史

7.2 以人为中心咨询的基本理论

7.3 以人为中心咨询的基本技术

7.4 以人为中心咨询的评价

8 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

8.1 认知治疗的历史与发展

8.2 贝克认知治疗理论与方法

8.3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8.4 森田疗法的理论与实践

9 后现代及积极心理取向的咨询理论

9.1 叙事治疗

9.2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9.3 接纳承诺疗法

9.4 辩证行为疗法

9.5 积极心理治疗

第三编 咨询心理学的方法

10 个体心理咨询

10.1 个体咨询的阶段与特征

10.2 心理咨询的常用技术

10.3 初次会谈的任务与内容

11 家庭治疗

11.1 家庭治疗的历史与发展

11.2 家庭治疗主要流派的理论与方法

11.3 家庭治疗的准备与规划

11.4 家庭治疗的实施

12 团体心理咨询

12.1 团体咨询及其特点

12.2 有效的团体领导者

12.3 团体咨询过程与影响机制

12.4 团体咨询实施与方法

13 生涯咨询

13.1 生涯咨询概述

13.2 生涯咨询理论

13.3 生涯咨询的过程及主要技术

14 危机心理干预

14.1 危机与危机心理干预

14.2 危机心理干预的策略与方法

14.3 危机心理援助热线的应用

15 网络心理咨询

15.1 网络心理咨询的形式

15.2 网络心理咨询的焦点问题

15.3 网络心理咨询的方法与建议

第四编 心理咨询师的养成与伦理

16 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训练

16.1 心理咨询工作者的名称及种类

16.2 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胜任力

16.3 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培训

17 心理咨询的专业伦理

17.1 心理咨询专业伦理概述

17.2 心理咨询常见的伦理议题

17.3 心理咨询相关的其他伦理问题

附录一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

附录二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标准(第二版)

专家推荐

非常欣喜地翻阅完全书清样(电子版)。第一感觉是它是一本有分量的书,分量指的不仅是它的篇幅——我估计印出来会是厚厚一本,更是它的内容和质量。编者在序中说本书追求三个特色:第一,尽量完整和全面地反映咨询心理学的面貌;第二,能够反映咨询心理学在当代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趋势;第三,能够反映国内咨询心理学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掩卷想想,这些追求作者基本做到了。这真的不容易!进一步想,这个成功主要跟两个原因有关:一是主编对全书框架的搭建,二是作者队伍的遴选——这个写作团队真的是一时之选。我郑重地推荐本书,无论您是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的学生,还是本学科的专业人员。

——江光荣

华中师范大学桂岳卓越教授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前主任委员

《咨询心理学》一书既介绍了国外咨询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又论述了国内该领域的进展与问题。书中从咨询相关的基本概念、咨询过程、咨询基本技术、不同理论学派等均有单独的章节介绍,此外还涉及网络咨询的内容,并对咨询师应具备的胜任力、咨询中的伦理等议题进行了探讨。本书的作者既有知名教授,也有一批中青年学者,其中还包括近年从海外留学回国的学子。本书主编将这几者聚集在一起,使得本书不少章节的内容汇聚了国内外专业领域的最新成果,既有国外学者的理论模型及研究的介绍,也有国内学者的理论观点和研究结果的呈现,还有作者自身的真知灼见。在我看来,本书许多章节可谓内容翔实、信息充沛,定能令读者感觉开卷有益。

——钱铭怡

博士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学院教授(退休)

中国心理学会会士,世界心理治疗学会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

由著名心理咨询专家樊富珉教授主编的《咨询心理学》是一本国内不可多得的学术巨著,它包括各具特色的十七个章节,从基础、理论、方法、伦理四个层面,系统介绍和梳理了咨询心理学的全貌。不仅如此,它还着力反映了近年来国内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如对共同要素在心理咨询中重要性的重视、人才培养中的专业化和学历化教育趋势、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咨询方法在实践中颇受欢迎等。这些内容使得读者在全面了解咨询心理学全貌的基础上,能更进一步洞察咨询心理学在当下中国的发展状况,以有效回应社会需求。有幸先睹为快,特此分享并隆重推介!

——伍新春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书摘

心理咨询真的有效吗?

心理治疗一开始就关注疗法的差异,心理治疗各取向之间的争论有着混乱而悠久的历史,比如弗洛伊德坚持认为他的疗法是正确的;行为主义者认为精神分析无法验证,并不科学;人本主义者则认为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对人性的态度过于悲观和机械。特定疗法的拥护者各自宣称他们支持的治疗取向才是有效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心理学界为哪个流派的治疗效果更好争论不休。治疗过程的复杂也使研究者们难以厘清心理治疗和咨询起效的机制到底是什么,以及哪些因素会决定咨询结果的成功或失败。

好书·新书|《咨询心理学》:心理咨询真的有效吗?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绝对疗效——咨询的有效性

心理咨询是否有效?这一问题引发了长达30年的争论。争论起源于1952年艾森克通过对24项心理动力疗法和折中心理治疗研究的回顾而得出的结论:

接受精神分析治疗的患者的治愈率为44%,接受折中心理治疗的患者的治愈率为64%,接受一般看护和全科治疗的患者的治愈率为72%。因此,心理治疗与康复之间似乎是负相关,即心理治疗越多,治愈率越低。

这对当时的心理治疗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同样是基于对文献的系统回顾,其他研究者得出的结论则是心理动力学和折中主义心理治疗均有效。这种矛盾并不少见,由于早期的文献综述过于依赖主观纳入标准和归纳方法,研究者得出的结论总难以摆脱先入为主的立场。

好书·新书|《咨询心理学》:心理咨询真的有效吗?

1977年,史密斯和格拉斯率先使用元分析对心理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他们汇总了所有将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与对照组或其他疗法进行对比的研究结果,从而确定了心理治疗效应量的大小。史密斯和格拉斯得出了简单但重要的结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有效的。这一元分析结果产生了深远影响,虽然依然存在批评的声音,但至此学界关心理治疗的绝对疗效逐渐达成了共识,即采取心理治疗的效果优于不采取治疗。事实证明,通过元分析确立的心理治疗效应量在之后那些纳入了更多文献、运用了更复杂分析方法的研究中也被证明是相当稳固的。瓦姆波尔德等在书中描述道:

从多年来进行的各种元分析来看,与绝对疗效有关的合并效应量非常一致,基本在0.75—0.85之间。包含多种疗法和患者的大量元分析的效应量很少有变化。心理治疗合理的、经得住检验的效应量是0.80……意味着平均来看,接受心理治疗的当事人比79%的未接受心理治疗的当事人要好,心理治疗能解释14%的结果变异。每三个接受心理治疗的当事人中就有一个当事人会获得比未接受治疗的当事人更好的结果。

元分析证据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意味着心理治疗作为科学的理念有了立身之本,也是对外界一些质疑心理治疗价值的声音的有力回应。

好书·新书|《咨询心理学》:心理咨询真的有效吗?

相对疗效——不同疗法之间的斗争

治疗师的忠诚效应

除了证明心理治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特定疗法的支持者们还想要证明自己践行的疗法比其他疗法更为有效。他们宣称是疗法中某些独特的成分产生了治疗效果,一些治疗的特定成分要比其他治疗的特定成分更有效。一般来说,随机对照实验可以很好地解决疗效比较的问题,但事实上并没有这么简单,不同治疗取向的研究者们得到的结果并不相同。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治疗师的忠诚效应。进行不同心理治疗方法疗效之间的比较时,治疗师忠诚度是影响研究结果的一个关键概念。忠诚度是咨询师或研究者认为治疗有效的程度。治疗师自身的治疗取向会有意无意地被带入到研究中,在比较两种疗法的相对疗效时,研究人员希望自己践行的疗法比另一种疗法更有效,这种治疗师对疗法的忠诚度会使特定治疗更为有效,尤其是当研究人员还参与研究实践时。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如果治疗师都不认为自己的治疗是有效的,就更无法使当事人相信接受治疗会对他们的情况有所助益。

那么治疗师忠诚度对治疗结果的效应有多大呢? 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在医学研究中,忠诚效应可以通过安慰剂和双盲实验设计控制,但在心理治疗中,治疗师很清楚自己提供的治疗方法是什么,而且治疗师之间的忠诚度也无法保持一致。相较而言,研究者的忠诚度反而好控制一些。总的来说,忠诚效应普遍存在,蒙德等人对30个元分析进行研究发现,治疗效果与忠诚度之间的相关性r=0.26,d=0.54,属于中等效应大小,相当于每四位相信所持疗法有效的治疗师中就有一位的治疗效果比不相信疗法效果的治疗师好。

好书·新书|《咨询心理学》:心理咨询真的有效吗?

对照组的选择

造成疗效比较结果迥乎不同的另一原因可能是对照组的选择。所谓“疗效”,是与那些“设计为无效”或“刻意无效”的疗法进行比较的结果。这类疗法仅是模仿治疗,并不真正具有治疗效果,也不符合真正治疗的标准。早期对疗效比较的研究结果的回顾因各种各样的混淆(如忠诚度的混淆、缺乏疗法之间的直接比较以及分类和多重比较的问题等)而在结论上存在分歧,而那些控制比较好、比较严谨的回顾研究多数发现各类心理疗法结果等效,如对心理动力疗法和行为疗法的比较发现二者几乎没有区别。

元分析方法

元分析方法的出现带来了更具说服力的证据,瓦姆波尔德剔除了一些非系统性治疗的干预,对277项直接比较两对或两对以上心理疗法效果的研究进行元分析,发现这些以治愈为目的的心理疗法之间的真正差异为零。更进一步的比较是针对特定障碍的治疗进行的,在抑郁症、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酒精滥用等特定领域内进行的元分析也未发现相对疗效的存在,这表明疗法中特定因素的作用被过分夸大了。罗森茨威格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裁判渡渡鸟的话描述各流派对心理治疗的贡献为“每个人都赢了,每个人都有奖”,各种心理疗法都有效且疗效相当这一结论也被称为“渡渡鸟效应”。

共同要素——心理治疗有效的探索

既然心理治疗各种疗法的疗效并无差别,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心理治疗有效呢?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受到研究设计、理论方向、治疗设置、研究措施及多样化的当事人和治疗师等因素的限制。在影响心理治疗结果的众多变量中,任何给定的研究中只有少数变量可以包含在内。治疗结果没有差异或差异很小也有许多可能的解释: (1)不同的疗法可以通过不同的过程实现相似的目标,因不同的原因而有效;(2)不同的疗法之间存在差异,但受限于当前的研究技术,还无法检测出来;(3)不同的疗法包含了有治愈作用的共同要素。其中,对不同疗法中共同要素的强调受到最多研究关注,并且可能对实践具有最明显的影响。

共同要素理念的提出

共同要素的理念始于罗森茨威格提出的渡渡鸟效应。他认为,虽然各流派对疾病的解释和治疗各不相同,但心理治疗效果等值,可能是潜在的共同要素在起作用。自共同要素的概念出现后,相关的研究层出不穷。尽管心理治疗结果具有不可分割的复杂性,但研究者们依旧在澄清问题和解决不确定性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

两种心理治疗结果的模型

诺克罗斯和兰伯特认为,根据已有研究结果可以暂时得出以下两种心理治疗结果的模型,并强调模型中的百分比并非确切的数字,而是粗略的经验估计。第一个模型估计了心理治疗中当事人的改善百分比与治疗因素的关系,结果代表的是这些治疗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在心理治疗可以解释的改变中,当事人的治疗外改变(自我改变、自发缓解、社会支持、偶然事件)大约占40%;共同要素可能占30%,包括治疗关系、当事人和治疗师因素等;特定治疗方法和技术因素可以解释大约15%的变异,如生物反馈、解释移情、脱敏、暴露疗法和双椅技术等;而期望,或者说安慰剂效应,则与技术因素的重要性不相上下。

好书·新书|《咨询心理学》:心理咨询真的有效吗?

心理治疗中当事人的改善百分比与治疗因素的关系

第二个模型将心理治疗结果的方差归因于不同的治疗因素。如下图所示,除去由测量误差、错误方法以及人类行为的复杂性等因素造成的无法解释的方差,当事人自身的贡献(如治疗动机、障碍的严重程度等),约占总变异的30%,治疗关系占15%,具体治疗方法占10%,治疗师的影响占7%。

诺克罗斯和兰伯特认为,以上两种模型至少提示了我们以下几点:(1)当事人对心理治疗结果的贡献最大;(2)治疗关系通常至少与治疗方法一样有助于心理治疗的成功;(3)在某些情况下,特定的治疗方法确实很重要,尤其是当事人情况更复杂或更严重时;(4)心理治疗师应当循证地考虑多种因素及其最佳组合,从利用当事人的自身资源和自愈能力开始,强调对治疗关系等共同要素的关注并采用实证支持的治疗方法。最重要的是,将所有这些与当事人的性格、个性和世界观相匹配,以达到治疗的成功以及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好书·新书|《咨询心理学》:心理咨询真的有效吗?

心理治疗结果的方差归因

资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编辑:沈芸莹

浏览官网肯定赠送七大超级赠品和赠送价值¥2万元的珍贵课程98套。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网:www.xlzxkf.com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7853179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xlsd.com/7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