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心理咨询师明军
自己本来没病,却总是怀疑自己得了病,这对于身心健康的人来说,好像是一个笑话,而对于焦虑症或疑病症的患者来说,这却是一种真实而强烈的痛苦。
本文要跟你分享的是,疑病的原因是什么?疑病症患者有怎样的痛苦?如何理解这些症状并减少对疑病患者的误解?有哪些帮助疑病症患者的做法是错误的以及如何才能真正摆脱疑病症等等。
什么是疑病症?
疑病症是一种以担心患有一种或多种疾病的持久观念为特征的精神心理疾病。疑病症患者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和任何轻微的变化过分关注,并做出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疑病性解释。他们可能会反复就医或要求医学检查,但检查结果正常或医生的解释也不能消除他们的疑虑。
疑病症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生理上的器质性基础,也就是说疑病症实际没有生理上的病。
疑病症会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生活困扰,甚至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社交。
疑病患者有什么痛苦?
如果仅仅是怀疑的想法,怕得病,或者认为自己已经得了某种严重的疾病,这些可能并不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然而,疑病患者会产生强烈的焦虑感及躯体化症状,这些情绪和症状,会带来的内心的恐惧或预期恐惧、不确定感、失控感,由这些感受带来的内心痛苦,比怀疑本身、比怕得病、怕死、比躯体化症状本身,都要痛苦和难受得多。
这些痛苦是患者主观上非常非常真实的,有的患者因为这种痛苦而去选择自残或轻生;有的患者因为不想在这种恐惧和不确定中再煎熬,甚至会想立刻结束生命。
森田疗法的原著中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先生非常害怕得肺病而痛苦万分,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然而后来,他真的得了肺病而住进了医院,而这时,他却表现如释重负一般、非常淡定和轻松,生活态度也变得积极了,心思只用到治病上,根本看不出有什么痛苦和恐惧了,很快就康复出院了。至于后来怎么样,森田先生并没有记录。但从这个例子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怕得病,比得病本身更痛苦!
疑病的原因是什么?
疑病素质是人人都有的一种先天素质,是心理的、也有遗传和生理方面的因素,同时,怀疑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情感。
一般认为,疑病症的形成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人格特征、心理因素、事件的刺激,社会环境、躯体状况等。
例如,有的人因为亲人的意外得病和死亡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疑病的倾向;有些人可能有疑病型人格,即过分信守养生之道,对来自躯体的感觉过分敏感。有些人可能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如他人的不恰当的言论,或者媒体的过度渲染,导致他们对某些疾病产生恐惧。有些人可能由于躯体因素,如青春期或更年期出现的躯体和自主神经不稳定的症状,而引起疑病的想法。有些人可能由于心理因素,如知觉或认知的异常,而导致疑病的信念。疑病症患者,可能是疾病素质较强、怀疑心较重的一类人的表现。
森田疗法心理学认为,疑病症等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患者,将本来正常的感受,误认为不正常而非要去纠正,这样会引起注意力的固着,注意力和感受之间相互影响和促进,在这种精神交互作用下,形成并强化了某种心理冲突,因此而形成某种躯体化的症状。
疑病症患者与上述情况类似,他越是对身体过分的关注,越是感觉可能有病,而这种过程又强化了他的身体感受,使自己陷入巨大的心理冲突、预期恐怖和不确定性当中,产生了非常大的心理痛苦,并形成躯体化症状。
用荣格心理学中原型、自性、无意识等理论,能略微贴切的解释疑病症的形成原因荣格的心理分析认为,疑病症的病因可能与个人无意识中的复合体或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有关。(此处不展开分析了)
总之,疑病症的产生,是人的一种复杂的因缘,可能与人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心理创伤经历,也与遗传,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应激事件等因素有关,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是人类各种痛苦当中,极特殊的表现形式,经常与焦虑、惊恐障碍,预期恐惧等相关,不能只当它是一个简单问题来看待。
如何减少对疑病症患者的误解
患者的亲友、家属,对疑病症至少要认识到以下几点,才会减少对疑病者的误解:
1、疑病症不是患者脆弱,不是小题大做,不是伪装的,不是患者故意的,而是患者主观上是真实的思维或存在的;
2、疑病症不完全是性格和人格的问题,不是意志力的问题,不是不坚强,而是,有生理上的躯体化症状和感受,患者自己也无法克服的;
3、除了表面看到的怀疑或者躯体症状以外,焦虑、恐惧、不确定感、未知感、失控感,这些痛苦会更严重,更可怕,更难以忍受,虽然这些是主观的,但却是患者自己也无法自主和控制的。
4、疑病症可能伴有焦虑,惊恐,抑郁等其他症状,也有一些不明原因的压抑和痛苦感,用某些患者的言语表达是“生不如死”的,可能会有极个别的患者因无法忍受痛苦而选择轻生。(非常危险!)
难道死都不怕,还怕生病吗?可事实就是这样,就是如此的矛盾。
5、疑病的患者,自己有时候也知道自己是健康的,知道可能没事儿,但是主观上的感觉自己是管不住的;任何一点身体的异样感受都会想到病;任何关于病的外部刺激和信息,都会联想到自己,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患者自己无法决定,无法自主,无法控制。
如何摆脱疑病症的困扰?
典型的一个错误做法是,只注重解决患者的想法,只在认知上下功夫,只想改变认知、合理化的认知,只讲道理,只是劝说和安慰,这些是不够的。
对患者自己而言,另一个错误的方式是,用想法来遏制另一个想法,即主观上让自己改变怀疑的想法,让自己不去怀疑,自己说服自己,这种方法的作用也很有限。
对于一些心理咨询师或者其他帮助者而言,想帮助患者解决思维方式,介绍各种思维的方法和技巧,直接去干预患者的想法或者心态以及看问题的角度等等,这些做法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但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
下面说一些合理的方式和方法。
首先,接纳。要知道,怀疑也是人类正常的情感。接纳,就是允许怀疑的存在,允许自己的怀疑,但并非一味的忍耐,或放任怀疑的想法,而是要积极的面对。
合理的面对的方式,是知道它的存在,并允许存在的基础上,不逃避,不抵抗,不厌恶,然后,自己该做什么做什么,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这样可以忽略它,继续做事。
注意,接纳,并不意味一味的忍受并痛苦着,也不意味着我愿意得病;
接纳了,也不会是怀疑、恐惧一下子就没有了,接纳是知道这种情绪的存在,允许它存在,合理的面对它的存在。
以上这结,是下面要介绍的方法的心理基础。以下是一些可以参考的方法。
1、药物治疗
药物对于疑病症是有效的,虽然疑病主要表现为一种想法,是心理活动,但同时也有身体上的痛苦和躯体化的症状,药物能够减轻痛苦,缓解症状,能帮助心理治疗和自我转变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2、运动锻炼
虽然疑病主要是一种认知和想法为主的心理问题,而运动主要作用在生理和身体上,这二者有什么关系吗?
当然有,运动可以改变体内的神经递质的分泌水平,运动也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持续的运动能提高自己对身体的主观和直观上的评价,提高自己的信心,这些直接能缓解疑病的各种症状,改善心理状态。
3、关注点引向外部
长期焦虑或者疑病症患者,都可能会有过度自我中心倾向,过多的自我执着,因为这些特点,才会过分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要想改变这些,就要减少自我执着,多关注外部世界。
有效的办法,并不是从心理上或认知上着手,而是从行为上让自己转变,用行为转变想法,例如,多做家务,多帮助家人,包括做利他的行为,公益行为,也可以是上面说的运动锻炼,或者读书、写作、画画、娱乐都可以,包括正常地做工作,这些都可以成为心理学意义上的心理治疗的行为,这是一种行为治疗。
一定要多做行为,用行为转变想法,将关注点引向外部。而用想法改变另外一个想法,是错误的。
或许有的患者有疑问,我十分焦虑,总是感觉很累,身体也很虚弱,什么都做不了,怎么办?我有专门的文章说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欢迎您去查看。
4、学习实践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是非常适合自学自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对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包括疑病症是非常合适的,自学起来并不难,只要能看懂里边的一些案例,领会其思想,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就可以自我治愈的。
关于这一点,我也有若干文章和视频做具体介绍,欢迎您去查看。
5、转变这个“人”
转变得病的这个“人”,这一点是对疑病症患者自己而言的,因为焦虑、疑病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生理问题,牵扯到一个人的生理、心理、认知、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等多方面因素,这些因素或多或少可能都与“得病”有关系,要认识到是这个“人”病了,因此要转变自己这个“人”,而不仅仅是针对某个具体的症状。
转变一个人能做到吗?这是可能的!因为用类似的说法就知道一定可以做到了。比如,换一种活法,个人心理成长,调整生活方式,增强适应能力,转变行为习惯,生活是一种修行,等等,实践这些不同说法中提到的观念和内容,对于患者个人的心理治疗是有积极意义的。
实践这些做法,能提高患者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疑病。
以修行为例,在认知方面,修行者都会知道,痛苦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有些痛苦、病苦是不可避免的,生老病死是必须接纳和面对的,这样就更有利于面对病痛、调整心态、使心能平静,减少怀疑;从修行的行为方面讲,有祈祷、礼拜、布施、利他等等积极行为,这些非常有利于调动积极情感,扩大心量,减少自我执着,提升快乐和意义。这些,当然都是非常好的心理治疗和自我心理提升。
疑病症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真实痛苦,但并不是无法摆脱的。通过正确的认识、专业的治疗和积极的态度,疑病症患者可以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如果你还有任何疑惑或问题,欢迎你给我留言咨询。
浏览官网肯定赠送七大超级赠品和赠送价值¥2万元的珍贵课程98套。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网:www.xlzxkf.com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xlsd.com/10578.html